(公宣)初见哈尔滨市木兰县公安局大贵镇派出所教导员张立男时,他正坐在社区警务室的桌前,用红笔在一本笔记上圈画重点。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密密麻麻地标记在晨光中泛着暖黄的光泽。那天是我到大贵镇派出所报到的第一天,满脸都是未经世事的稚气,而那个在案前微微前倾的身影后来成了我的“引路人”。
我的师傅张立男在工作中经常叮嘱我:社区警务是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多一分用心,服务就多一分温度。
记得我第一次独立开展入户走访时,自恃准备充分、流程熟悉,带着走访登记表就信心满满地出发了。可回来汇报时,师傅却指着表格上的空白处轻声说:“小李家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学没人接的问题要记下来;王大爷有高血压,常用药快吃完了要多提醒。走访不只是登记信息,更要走进群众的心里。”他翻出自己用了多年的社区民情记录本,纸页上密密麻麻地记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字迹与此刻他在我表格上补充的批注重叠,我看着那些工整的墨迹,忽然懂了所谓的“传帮带”,是让初心在时光里长出接力的年轮,就像老木匠教徒弟时总要强调的“榫卯要严”。
还有一次,辖区老旧小区改造,几户居民因停车区域位置问题争执不下,矛盾不断激化。我连续两天调解无果,不知如何是好,盯着电脑上的调解记录直犯愁。师傅得知此事后,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跟我说:“群众纠纷无小事,你要学会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他拉着我走到小区现场,指着楼栋布局耐心分析:“这个小区属于包围式结构,东边的住户多为老人,车辆进出产生的声音还有夜晚进入时闪烁的灯光难免会影响他们休息;而南边的住户多为晚归人群、西边的住户多为陪读家庭,我们可以试着与物业协商,为小区安装降噪装置,并且将停车区域设置在南面,这样既解决了矛盾,又保障了居民们的利益。”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的侧脸上,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专业,不过是把别人觉得棘手的事儿,坚持做到得心应手,就像老中医问诊时,总要把准每一处脉络。
跟着师傅张立男学了半年,我渐渐读懂了社区警务工作的深意:没有惊心动魄的抓捕瞬间,却有走街串巷的默默坚守;没有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却有化解矛盾后的会心笑容。他教我的不只是走访技巧、调解方法,更是让我懂得:每一次巡逻防控都关系着辖区的安宁,每一次矛盾化解都关乎群众的平安幸福,就像老园丁打理花园时,总会细心呵护每一株花草。
如今,我已能独立负责一个社区的警务工作,却仍保留着遇事请教的习惯。师傅依旧耐心,只是偶尔会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现在你处理群众问题比我还细致了。”我知道这份“细致”里藏着什么——是他手把手教我走访技巧的每个日常,是他冒雨帮群众解决漏水问题的身影,是那些深夜里他带我在辖区巡逻时手电筒发出的点点光芒,更是一代代社区民警传下来的责任与担当。
师傅常说,他们这代人没什么壮举,不过是守着辖区做好该做的事。可在我心里,能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本身就是最动人的坚守。就像老钟表匠守护时钟,让每一秒都精准地指向平安。而我能做的,就是握紧这支传承的“接力棒”,让社区警务的故事继续生长出崭新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