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薪火相传 冰城公安“师带徒”结出硕果

 

付雪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在冰城警营中,这句古语正通过“师带徒”机制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一批批青年民警在师傅的“传帮带”中淬火成钢,从初出茅庐的新警迅速成长为能挑重担的骨干,在不同领域绽放青春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城警营,沿着青年民警的成长轨迹,看冰城公安“师带徒”机制如何淬炼出实战尖兵。

反诈宣传 从“念稿”到“唠嗑”

“反诈宣传要做到‘接地气’,更要像是在跟群众‘唠家常’,这门学问你可得好好研究。”道外分局新一派出所民警李天成对徒弟苏鹏说

警时,苏鹏在反诈宣传中一度陷入“念稿式”宣传的困境,群众听不进去,宣传效果不佳。在师傅李天成的点拨下,他意识到反诈宣传不是“念材料”,而是“交心底”。苏鹏开始深入分析辖区居民结构,针对老年人、“宝妈”、独居青年等不同群体,精准定制宣传内容,自制反诈小卡片,附上联系方式,让反诈知识“看得见、记得住、用得上”。

市公安局以“师带徒”为抓手,推动青年民警在实战中掌握群众工作方法。通过组织情景模拟演练等方式,帮助新警快速融入社区、贴近群众。各分局定期组织法制、反诈等业务骨干对警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带教针对性,形成“实战—讲解—复盘—提升”的闭环培养模式,确保青年民警在服务群众中“走得进家门、聊得上家常、解得了心结”。

指挥调度 从“新手”到“大脑”

综合指挥室实为派出所的‘大脑’,必须熟练掌握‘人脉线’和‘地理线’。”南岗分局新春派出所民警齐相国向徒弟杨镇泽强调。

杨镇泽初入指挥室,以为指挥工作不过是“看监控、派警力”。在师傅齐相国的带教下,他逐渐认识到指挥岗位是派出所的“神经中枢”。通过跟班学习、模拟演练、笔记总结,杨镇泽掌握了“人脉线”——熟知每位民警特长,实现精准派警;“地理线”——熟记街巷死角,成为“活地图”。师傅还将多年整理的警情处置要点传给他,鼓励他不断丰富实战经验。

市公安局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定岗,根据新警专业背景、性格特点科学选配警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同时,通过轮岗交流集中培训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构建“战训结合—一线指导—讲评提升”的实战培训闭环。围绕“镜头下执法”“新执法细则”等实战需求,着力锻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民警队伍,确保青年民警在关键岗位上“接得住、顶得上、打得赢”。

纠纷调解 从“慌乱”到“沉稳”

“处理纠纷就像治水,光堵不行,得学会疏导。”通河县公安局长安派出所民警李洋处理邻里纠纷时对徒弟刘启明说。

刘启明第一次独立处理邻里纠纷时,面对情绪激动的双方一度手足无措。在师傅的现场指导下,他学会“先倾听、再疏导”,找到矛盾症结,最终促成和解。刘启明感慨:“师傅教的不仅是方法,更是一种群众工作的‘心法’。”如今,他已在多次纠纷调解中独当一面,成为群众信赖的“暖心警”。

市公安局将“师带徒”机制作为队伍建设的“传家宝”,推动经验传承与实战淬炼深度融合。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跟学复盘讲学,帮助青年民警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沟通技巧、执法规范和应急处突能力。同时,各分局政工部门定期组织师徒座谈、经验交流,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助力青年民警在基层实践中“沉得下心、扎得下根、干得成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