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宣)“小朋友们,这河岸边的石头滑,汛期水流又急,可不能在这儿打水仗呀!” 午后的阳光把民警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快步走到浅滩边,对着几个赤脚戏水的孩子摆摆手,顺手从岸边拿起救生杆演示,“你们看,这杆子看着普通,真要是脚滑掉下去,它能帮大忙——但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跟我到安全的地方去。”孩子们吐着舌头跑上岸时,不远处的民警正往警示牌上贴宣传标语,“水深危险,请勿靠近”八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一幕正是哈尔滨市公安局织密水域安全防护网的缩影。
空中地面联动
科技织就“智慧防线”
“以往靠脚量,3公里河段得走两个小时,现在无人机20分钟就能扫完。”阿城分局巡警大队民警操控着搭载4K变焦镜头的无人机,屏幕上阿什河两岸的画面清晰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入夏以来,这架“空中哨兵”已劝阻野泳、垂钓等危险行为30余次。
在尚志市蚂蚁河101公里的河道上,“车巡+步巡+空巡” 的三维巡防体系更显立体。警用车辆沿主河道高频巡逻,步巡小分队钻进浅滩弯道排查隐患,搭载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则紧盯支流水库——这些人力难达的区域,一旦出现异常,几分钟内就能定位风险点位。“地面有网拦截隐患,空中有眼洞察风险,安全预警越来越精准。”尚志市公安局民警介绍说。
在双城的重点河段,民警与村干部正合力将一块崭新的警示牌立在岸边,救生杆、救生圈整齐挂在防护栏上。“汛期水流急,这些设施关键时刻能救命。”兰棱派出所民警边巡逻边检查救生器材,确保随时可用。
多方协同发力
构建“全域防控网”
“派出所巡逻到哪儿,社区网格员就跟进到哪儿。”阿城分局建立的“派出所+巡警+社区”三级联防机制运行以来,已在阿什河沿线增设12个巡逻点位,20余处高清摄像头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不久前,他们还联合应急、消防部门开展水上救援演练,模拟溺水救援的每一个环节。
尚志市公安局牵头的五部门协作模式成效显著:公安部门每日汇总巡查数据,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开“安全课堂”,水务部门加装防护栏,应急管理部门联合蓝天救援队开展救援演练,镇村干部带着网格员巡河。”数据共享打通了各环节,从风险排查到救援无缝衔接。”尚志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靶向防控风险
守牢“关键点位”
“这救生圈老化了,得马上换;深浅水区得划清,再立块牌子。”平房分局民警在辖区垂钓园检查时,向经营者提出整改建议。夏日里,垂钓园成了热门地,民警重点排查警示标识、救生器材,对发现的隐患,当场督促整改。“小朋友,钓鱼得让爸妈陪着,不能自己到水边玩哦。”民警向垂钓园里的孩子发放宣传册,结合近期案例讲解风险,“要是看到有人落水,千万别自己下去救,赶紧喊大人或者拨打110。”
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内,亚布力分局民警正用多媒体播放防溺水宣传片。“大家记住,万一落水别慌张,屏住呼吸让身体漂浮,这叫仰漂法。”民警边演示边讲解,针对未成年运动员多的特点,特别强调集体训练时要相互监督,发现同伴儿靠近危险水域立即报告。活动结束后,每位参与者都拿到了宣传手册和应急联系卡。
浸润式宣传
筑牢“意识防线”
阿城社区广场上,民警正用真实案例讲解野泳风险,“河道不是游乐场,去年这河段就出过事……”他们制作的防溺水短视频,通过社区群、校园课堂传播,已覆盖5万余人次。
尚志市的渔具店、农贸市场里,“安全宣传站”随处可见:防溺水手册整齐摆放,“戏水一时乐,溺水终身痛”的标语格外醒目。“安全宣讲团”进村屯时,总会播放警示片、展示救援装备,把“六不”原则讲进百姓心里。
“民警教的自救技巧,感觉心里更有底了。”训练基地的学生小林说。从科技赋能到群防群治,从重点防控到意识培育,冰城公安正用一道道防线,让阿什河、蚂蚁河等水域,成为百姓心中的“平安河”。
“守护水域安全,就是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正如民警们常说的,这份守护,在这个盛夏开始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