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宣)在五常市公安局启智派出所繁忙的户籍窗口,师傅王秀清与新警王梓敬这对师徒的身影,成了服务群众、传递公安温度的一道独特风景。户籍工作,连接千家万户,琐碎中见真章。王秀清师傅二十余载的坚守与王梓敬初入警营的热忱,在日常的点滴传授与领悟间,凝结成质朴而闪光的“师徒金句”,无声诉说着警魂的接力。
师傅箴言:
“户籍无小事,多问半句,群众少跑一趟。”
王秀清常对埋头整理材料的王梓敬念叨这句话。初时,王梓敬只当是流程提醒,直到一次办理迁入手续,她按常规收齐材料便欲提交,王秀清却温和追问:“大姐,孩子下学期升学,新户口簿急用不?”正是这多问的半句,得知家长次日急需,王秀清当即协调加快流程。看着家长紧锁的眉头舒展,王梓敬领悟:户籍窗口的方寸之地,承载的是群众“急难愁盼”。师傅的“多问半句”,是责任在肩的温度与分量。
徒弟感悟:
“读懂群众眼中的‘急难愁盼’,才算摸到服务的门。”
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王梓敬渐渐褪去青涩。她清晰记得独自接待一位因材料不全而焦灼的老人。看着对方眼中深切的无奈,那句“读懂群众眼中的‘急难愁盼’”瞬间浮现心头。她没有简单拒绝,而是耐心梳理缺失项,逐条写下补办指引,并主动留下联系方式。老人离去前紧握她的手,那份信赖让她真切体会到:服务之“门”,唯有以心换心才能叩开。这感悟源于实践,更烙印着师傅为民情怀的深深印记。
师徒共勉:
“警服的分量,在肩上更在心上。”
一次午休间隙,师徒二人整理着厚厚的档案。王梓敬感慨基层工作的细碎,王秀清抚平警服衣袖,轻声回应:“警服的分量,在肩上更在心上。”这句话如重锤敲在王梓敬心上。她望着师傅一丝不苟核对信息的侧影,那肩章承载的不仅是职责,更是日复一日将群众小事当作心头大事的执着。她低头看看自己的警号——师傅的“心上”二字,正化作她心中无声的誓言:忠诚担当,唯以行动注解。
户籍室的灯光常亮,映照着两代民警的背影。王秀清将岁月淬炼的经验化作金玉良言,王梓敬则在践行中感悟警魂的深意。一句句源自岗位、发自肺腑的“师徒金句”,如星火传递在平凡的岗位,照亮为民服务的初心,让忠诚奉献的警魂,在五常公安的土壤里深深扎根,在群众满意的笑容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