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派出所:赓续抗联红色基因 书写新时代平安答卷

 

公宣穿过哈尔滨百年沧桑的经纬,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东莱派出所作为被国务院命名的首批“人民满意的派出所”,自1946年从解放战争硝烟中诞生,便扎根于道外区的市井烟火,从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走来,将“讲忠诚、爱人民、守清廉、创平安”的精神熔铸成冰城平安的基石,它是哈尔滨公安史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见证者一代代民警用赤诚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庄严承诺。

红色基因溯源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为捍卫新生政权,东莱派出所于同年8月在敌我斗争最尖锐的时刻成立。彼时,民警身着军装、腿打绑腿,借鉴解放军政治工作经验,在敌特猖獗的环境中种下“忠诚”的红色基因。派出所因东莱街得名,而“东莱”二字,烙印着人民公安的初心。 

建所之初的艰辛刻骨铭心:日伪焚毁全部户籍簿册,民警们吃住不离岗位,昼夜开展人口登记,为新生政权夯实根基。他们肩扛煤粮、手劈柴火,与伪满警察的欺压形成鲜明对比,被群众赞为“穿军装的贴心人”。1959年寒冬,指导员尹燕珩为追捕嫌疑人赤脚踏雪而行的事迹,成为东莱人“忠诚”初心的生动注脚。这段历史成为了东莱新警入警的“第一课”——在尹燕珩塑像前聆听故事,将红色火种代代相传。

传家宝赋能新警务

新时代的东莱人将“百家熟”“拒腐蚀永不沾”“警民鱼水情”的三件“传家宝”淬炼为基层治理的利刃。社区民警以“大走访+大脚板+大数据”升级传统技能,对常住人口、商户动态建档,依托微信群织就隐患信息“先知网”。民警可随时通过微信群秒级响应,生动诠释“百家熟”的现代速度。针对矛盾纠纷,东莱派出所创新推出解纷“五聚焦”工作法:多元共治组建“东莱调解联盟”,吸纳律师、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破解商户凌晨卸货产生噪音扰民等“死结”,闭环管理坚持“谁调解谁回访”,对已化解矛盾清单式跟踪,防止反弹。近一年来,居民实现“矛盾不出社区”,老旧商圈的和谐图景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龙江样本。

枝叶关情见初心

一面面锦旗背后,是东莱民警以生命守护生命的誓言。今年二月的一个深夜,超市店员梁女士误转400元货款,微薄收入难抵损失。民警孟凡玉、刘艾鑫3小时锁定收款人,连夜追回。梁女士紧握民警的手哽咽道:“这钱是给重病家人的药费!”一个月后,户籍民警吕洪萍和社区民警马宗强辗转协调医院,为瘫痪老人上门办理身份证。当医保卡重回老人手中时,家属泪落:“你们托起了一个家的希望!” 

去年的寒夜更见证一场生死救援:民警赵宏宇接到一个来自外地的求助电话,其弟服药轻生失联。综合指挥室精准研判位置,13分钟锁定宾馆,破门时发现男子已药物过量。民警背起昏迷者冲上救护车,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事后,家属送来一面印有“为民排忧情深似海 救命之情恩重如山”的锦旗,锦旗上金线绣出的正是东莱人为民情怀的底色。

从“穿军装入户”到“指尖办APP”,东莱派出所的“变”与“不变”交织成一首时代长诗。变的是警务手段的智慧升级,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宗旨;变的是街巷楼宇的旧貌新颜,不变的是警民相依的鱼水深情。而今,“85后”所长邢大龙带领新一代东莱人,以科技赋能传统,用创新续写传奇,让“百姓之家”的金字招牌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下,在冰城大地上更加闪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东莱派出所将继续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在平安建设的征程上勇毅前行,用忠诚与担当书写新时代的为民答卷,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