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警营里的师徒情:用手册教方法 用行动暖民心

我叫郭浩,2023年秋天,我踏进了宾县公安局西城派出所的大门,接待我的是教导员战立峻,我还记得,他当时拍了拍手中的工作手册说道:“郭浩是吧?以后我就是你的师傅了,这本手册送给你,好好看看里面的工作要求和方法,咱派出所的活儿不图光鲜,得接地气、暖人心才行。”

师傅带我上的第一堂课是对辖区商铺进行消防检查。第一站便是辖区的便民超市,我跟着他转了一圈儿,货架摆得齐整,灭火器也规规矩矩立在显眼处,心里暗忖“这店挺规范。”可师傅没挪步,蹲下身在墙角的应急灯外壳上轻轻敲了两下:“李老板,你这应急灯得修了,按下去没亮,真要是断电起火,这可是能救命的灯啊!”师傅又走到后门,盯着堆在通道里的纸箱说:“安全出口堵不得,万一出事儿,人连跑的道儿都没了。”说着就挽起袖子,帮老板把纸箱一趟趟地搬进了库房……

走出便民超市,我问道:“师傅,你咋看出来应急灯有问题的呀?我刚才压根没看出来。”师傅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耐心:“咱搞消防检查可不是走个过场给人看的,得盯着那些不起眼儿的地方,比如应急灯、安全出口、墙缝里的老化电线,这些都是保命的细节,而且跟群众打交道,别光说不能做,得告诉他们怎么做,再搭把手帮衬下,人家才愿意听、愿意改。”那天下午,我们又查了7家商铺,师傅每到一处都细致得像在“找茬儿”,可他说话时脸上总带着笑,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连商户们都笑着送我们出门:“战教来检查,我们心里踏实!”

入户走访是派出所的日常,师傅总说:“敲开群众的门容易,走进他们的心才难,得把他们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才能处成一家人。”

辖区独居的张奶奶是我们最常走访的对象,她的儿女都在外地。每次去之前,师傅准会绕道去买1箱牛奶、2袋软乎乎的糕点,“老人牙口儿不好,这糕点不硌牙。”进了门,他从不说工作,而是先凑到张奶奶身边问:“最近血压怎么样?煤气灶用着还顺手不?”临走时,他还不忘嘱咐张奶奶:“有事儿要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不管啥时候都可以。”

师傅不仅教我怎么干活儿,更教我怎么做人。

有次处理邻里纠纷,楼上楼下的邻居因为孩子跑跳的声响吵得不可开交,越吵越凶。师傅赶来时,暖暖的几句话,像风吹散了乌云,巧妙地化解了两家人的矛盾,双方还主动互相道了歉。后来,师傅跟我说:“群众间的纠纷,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对错?!关键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帮他们找到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人心顺了,矛盾自然就解开了。”

转眼间,跟着师傅快两年了,我学会了在消防检查时揪出隐藏的隐患,学会了在走访群众时先问一句“家里忙不忙?”学会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先给双方递上杯热水……师傅告诉我:“警察的工作,不只是影视剧里轰轰烈烈的破案,更多的是守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护着他们的平安日常。”

现在的我,已经从一个接到警情就手心冒汗的新手,成长为能独立处理派出所工作的业务能手。可每次遇到拿不准的事儿时,我都会想起师傅跟我说的话:“咱是派出所的民警,守着这片辖区,就得让群众出门时放心、在家时安心,觉得有咱在,就踏实。”我知道,我要走的从警路还很长,但有师傅这样的榜样在前面引路,我心里总揣着一股子踏实劲儿。我也要成为像师傅那样的警察,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护住这片土地的烟火与平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