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区建设·反诈先锋】苏鹏:他把反诈“安心密码”刻入辖区千家万户

2022年,苏鹏来到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新一派出所,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刚参加公安工作的他,对各项业务还不熟练,特别是在开展反诈宣传工作上,遇到了难题,他每次跟群众普法时,只会生硬地念着宣传单上的内容,群众感到枯燥、乏味,根本听不进去。

(左一为苏鹏)

他的师傅李天成得知这个情况后,对他说:“反诈宣传要做到‘接地气’,更要像是在跟群众‘唠家常’,这门‘学问’你可得好好研究。”师傅的话语,一直烙印在苏鹏的心底。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工作方法的不断摸索,苏鹏所管辖的龙江社区成为了2025年至今反诈“零发案”的社区。

龙江社区面积约2.4平方公里,包含4个小区,其中3个是老旧小区,老年人约占辖区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遭遇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为守护好辖区居民的“钱袋子”,苏鹏将点滴功夫融进社区警务工作中热心、细心和耐心默默守护着一方平安。走街串巷、上门入户开展反诈宣传……这是苏鹏的工作日常。每当谈及工作中遇到的花样百出的诈骗套路,苏鹏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右一为苏鹏)

最近,苏鹏在开展“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时,有个商户跟他分享,说自己接到个电话,对方说他的营业执照有异常,可以帮他线上办理,但需要交一部分费用。苏鹏一听就感觉不对劲儿,就赶紧跟他说可不能转账,这是诈骗!然后苏鹏还跟商户科普了一下这种类似收“黑中介费”的诈骗。对方本来还心存疑虑要不要转这个钱,听苏鹏讲完,他就马上停止转账了,感激地说道:“幸好有咱人民警察,不然就上当了。”为了防止更多商户上当受骗,苏鹏在挨家挨户检查消防安全时,都会把这件事跟商户们“唠叨”一遍,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避免被骗。

这样的“故事”苏鹏遇到的还有很多。大学生小李说自己在考驾照,接到了一通说可以“代考驾驶证”的诈骗电话;居民李阿姨说自己接到了有骗子冒充燃气公司,说要收取300元费用为小区换燃气管道的电话……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苏鹏都会结合辖区实际,再添加一些相关提示,把真实案例和安全提示发到“14+N”微信工作群中,让大家提高警惕。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更新,我们的防范意识必须在前面。”苏鹏结合近三年的反诈工作经验,这样说道。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苏鹏深知反诈宣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知道,龙江社区作为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老旧小区,要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必须创新宣传方式,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诈宣传,让群众能在反诈宣传中学到自己能用得到、记得住的“真东西”

苏鹏根据辖区居民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等信息,分析其在哪些方面容易被诈骗。针对老年群体,苏鹏会重点宣传“陌生人冒充子女诈骗”“保健品诈骗”等内容,还自己制作了印有“电信诈骗不难防 不听不信不转账”内容的小卡片,并附上自己的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每次入户时他都带着一打小卡片发给老人,提示老人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告诉老人如果遇到不知真假的信息,要第一时间联系子女,或者给他打电话、拨打110报警;针对在家待业的“宝妈”群体,苏鹏会重点提示“刷单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等内容,提示要在正规平台寻找工作;针对独居男子或者年轻人,苏鹏会提示其警惕车上的“小广告”、“网上交友诈骗”……

苏鹏还在辖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反诈宣传活动。在“小手拉大手”活动苏鹏通过走进辖区学校向学生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深入浅出地剖析“游戏账号诈骗”“杀猪盘”等常见诈骗手法,普及反诈知识,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不听、不信、不转账”的防骗要诀,再由其将反诈意识传达给家长;在“守护钱袋子”活动中,苏鹏联合社区与辖区居民深入互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详细讲解各种诈骗手段“安全送进门”活动中,苏鹏在入户走访的同时进行反诈宣传,提醒他们注意防范。

苏鹏的努力下,龙江社区的反诈氛围日益浓厚,每当有群众成功识破骗局时,苏鹏总是无比的欣慰,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也会继续努力下去,牢牢地守护住群众的“钱袋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