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公安:科技赋能筑防线 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夏季高温叠加汛期来临,水域安全风险陡增,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哈尔滨市公安局积极践行“科技兴警”战略,整合智能监控、无人机巡查、电子围栏等科技手段,联动多部门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以科技赋能沿江警务,为防溺水工作注入“智慧动能”,全力筑牢水域安全防线。

智能防控织密“地面安全网”

从河流岸边到水库周边,市公安局通过布设智能设备,构建起覆盖重点区域的“地面感知网络”,让危险行为“早发现、早预警”。

阿城分局联动多部门,在辖区河流、水库沿线安装30余个高清摄像头,依托图像识别技术实现24小时监控,发现越界进入深水区等行为即实时报警;浅滩区域设置电子围栏,触碰即触发警报,形成“视觉识别+物理阻隔”双重防护。

尚志市公安局在重点危险水域布局高清智能监控,精准捕捉“下水游泳”等异常行为,预警信息直达辖区派出所,民警通过终端远程掌握动态,快速调度处置。

依兰县公安局将智能防控网升级为“全天候视觉中枢”,新增14套智能监控设备,搭配邻水乡镇的高空AR鹰眼摄像机——监控半径达1.5公里,180度全景覆盖,可识别“不穿救生设备亲水”“垂钓者入深水区”等隐患;松花江大桥处的电子围栏与智能监控联动,群众靠近时现场响起语音警示,后端同步调取画面,助力民警快速处置。

平房分局针对水库特点,联合多方实地勘查,布设10处监控覆盖重点区域,核心危险区架设围栏并搭配声光报警装置,越界即触发高分贝警示音与强光闪烁,以“物理+声光”双重警示劝离群众。

无人机巡查激活“空中预警哨”

突破地面巡逻限制,市公安局让无人机成为“空中巡逻员”,以灵活视角填补盲区,用“接地气”的方式强化警示。

通河县公安局的无人机加装摄像头与喊话器,在午后、傍晚等“高危时段”沿水边巡航,清晰捕捉水边下水等行为。遇不听劝阻者,民警切换“喊话模式”:“朋友,这河危险,家里孩子还等着做饭呢!”诙谐贴心的话语让劝离效果大幅提升。

防洪纪念塔街面警务站每日重点时段启动无人机高频巡查,覆盖沿岸重点岸段、亲水平台等人员密集区。通过实时画面排查隐患、劝导群众,遇突发落水还可快速定位,为地面警力争取救援处置时间。将无人机纳入防控体系,与地面监控形成“空天地”联动。无人机的高空视野弥补了复杂地形下的巡逻盲区,即时喊话更将警示送到群众耳边,让科技既显威力又有温度。

联动机制筑牢“闭环处置链”

科技赋能的成效,离不开多部门协同的“处置闭环”。市公安局联动多方力量,将科技预警与快速处置无缝衔接,确保“隐患不拖延、险情早化解”。

南岗分局哈双派出所针对南湖(最深超10米)的汛期隐患,联合乡政府、水塘承包单位系统治理:社区宣讲队进校园讲案例、教防范,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组建配备救援设备的巡逻打捞队,开展专业培训;新增警示标识、安装监控,动态巡逻劝阻危险行为,形成“宣传+人防+技防”立体防线。

依兰县公安局创新“2+1+N”工作模式,由2名民警联合1名网格员在人员密集区巡逻,将N个社会监控接入指挥中心,新增摄像机可识别涉水区域人员密度,超量即预警,警务站、指挥室通过监控快速响应。

平房分局联合社区常态化水岸巡逻,确保紧急情况第一时间介入;水域周边配齐救生设备,让科技预警与实体救援形成“组合拳”。

从智能监控的“精准识别”到无人机的“空中喊话”,从多部门“协同联动”到处置闭环“高效响应”,冰城公安以科技为笔、责任为墨,在江河湖畔绘制出坚实的防溺水安全网。下步,将持续优化科技设施,让智慧警务守护每一片水域,护航群众平安度夏。

为您推荐